傳統中藥行拚轉型 徐氏父子:走精緻化

 
 

▲中藥行老闆徐慶棋拚轉型改造店面,將產品改為小包裝設計。(圖/記者葉佳華攝)

記者葉佳華/台北報導

台北市迪化街一帶,老藥店多,但往往缺乏新元素難以獲得顧客青睞,於是中藥行面臨「一家收一家」的困境,在當地開業將近25年的老闆徐慶棋以及二代接班人徐偉哲,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訪時表示,以前顧客要求是「大碗擱滿墘」(台語,意思是物美價廉),但現在則慢慢走向「精緻化」

從小跟在徐慶棋身旁「耳濡目染」,27歲的徐偉哲大學畢業於經濟學系,做過半年業務之後,為求穩定的上班時間,他選擇回家幫忙,於是第二代注入新血後,經過一年半的時間,傳統中藥行開始有了不同的樣貌。

老闆徐慶棋起初以中藥貿易起家,經營方式多是批發商思維,後來創立中藥店鋪後,開始嘗試接觸客群,才有「零售」的概念,了解消費者需求後,先從包裝上進行改造,兒子徐偉哲說,「現在市場的需求仍以方便、小包裝為主流」,因此,老闆開發系列茶包提供消費者可直接沖泡飲用,另外,為了因應家庭人口數漸少,特別將產品更改成小包裝設計,未來產品規劃更趨於走向「質感化」。

▲中藥行老闆徐慶棋(左)、兒子徐偉哲(右)。(圖/記者葉佳華攝)

每到過年,就會想起迪化街滿滿的年貨大街人潮,店家騎樓擺滿各式貨品,供民眾採買,只是這樣的既定印象也讓老一輩的認為,「東西就是要這樣賣」,但徐慶棋選擇重新改造門市店面,加入年輕人的思維,將騎樓淨空,看起來就不會這麼「阿雜」,客人心情自然會好,徐慶棋說,當客人多觀賞你的東西,能「留住客人的腳步,就有機會。」

觀察目前來店的客群分布,徐偉哲表示,觀光客比重占6成以上,其中日本人又占90%,他們大多購買水果茶茶包、果乾類產品為主,而剩下的4成台灣人中則以年齡層40歲以上的顧客居多,其餘年輕人大多購買花草茶、茶包,真正接觸中藥材的機會實在不多。

因此,為了推廣中藥及藥材,徐偉哲在今(2016)年也嘗試舉辦活動,當起總指揮,邀請親子到店鋪體驗「小神農」活動,除了簡單介紹中藥材之外,現場也提供體驗抓藥、搗藥的樂趣,拉進小朋友與中藥之間的距離

▲「小神農」體驗活動。(圖/徐偉哲提供)

傳統中藥行力拼轉型,徐偉哲表示,今(2016)年也配合台北市政府商業處,參與進行老店改造計畫,由市府請來專業顧問公司幫助店家重整包裝、品牌,以及店鋪形象等,徐偉哲說,「對我們來說,其實是一個開頭,因為之前原本想改,但比較沒有方向」,透過參與這次的計畫,給予了一些新的想法。

轉型之路歷經新、舊思維衝突,徐偉哲坦言,「今(2016)年其實是有點混亂,自己也還在摸索當中」,明(2017)年可能打算先做好統整,因為「今(2016)年對我們來說,很多都是新嘗試」,對於未來整體規劃可能先針對產品包裝加以改良,並訂定目標客群來提供產品服務

至於未來的經營藍圖,徐偉哲說,「以我個人來說,我會想要將店鋪朝向專櫃的方向去規劃,來提升質感」,另外,若產品接受度夠好,將會努力擴展虛實通路,推廣部分,將結合體驗或是產業,多方嘗試。

▼中藥材。(圖/達志/示意圖)

Let's block ads! (Why?)



via ETtoday 財經新聞 http://ift.tt/2fAwWyl
Feed

If new feed item from http://ftr.fivefilters.org/makefulltextfeed.php?url=http%3A%2F%2Ffeeds.feedburner.com%2Fettoday%2Ffinance&max=3, then

IFTTT
 
 

張貼留言

0 留言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