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根據貝萊德智庫調查18個國家「全球投資人意向調查」中提到,雖然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台灣受訪者已著手為退休生活準備,也有47%受訪者覺得自己的退休準備可能進度良好。但該報告也說,台灣投資人低估退休後壽命及退休資金缺口,且每月投入的退休準備也較亞洲其他市場為低。 若依該調查結果來看,台灣人作退休理財準備,應該要更積極才足以退休後生活所需。 台灣投資人的二大低估,一、退休後的壽命可能比你想像得長─貝萊德表示,大部份台灣民眾預計60歲退休並為17年的退休生活,即壽命77歲作出理財規劃。但內政部公布的台灣人均壽命超過80歲,剩餘3年甚至3年以上的退休生活將何以為繼。在預期人均壽命持續延長之下,退休後開銷勢必增加。投資人須相應調整計劃,以免入不敷出。 二、退休資金缺口也比想像得大─貝萊德說,投資人不但低估退休後壽命,更低估安享退休生活所需資金。根據受訪者提供的預期退休時儲蓄金額及退休後生活費計算,台灣受訪者普遍準備的退休金僅夠使用7年。換句話說,退休後7年內將耗盡退休金,將使7年之後的退休生活無以為繼。 貝萊德表示,受訪的台灣投資人似乎有感退休金可能準備不足,因此,34%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延後退休年齡,32%的受訪者想從事兼職及副業,37%要開始個人儲蓄及投資,23%的受訪者要提撥更多現金到退休儲備以彌補退休金準備不足的窘境。 貝萊德指出,自2015年投資人意向調查以來,受訪台灣民眾即擔憂因壽命延長而使得退休儲蓄不足的人數上升13%,絕對比率達到六成。多數人擔心退休儲蓄遠不足以養老似乎已成不爭的事實,二分之一的受訪者擔心自己的退休儲蓄開始得太晚,51%受訪者擔心退休後會成為家人的負擔。 摩根投信執行董事劉玲君也表示,隨著現代人越來越長壽,民眾的退休生活有很高機率超過30年之久,因此,如何擬定一套適合自己的長期退休規畫,並確保退休後的資金足以因應生活所需,是人人必需學習的課題。儲備退休資金並非難事,擁有快樂退休人生就是及早開始準備,透過穩健的投資方式與標的,在時間與複利累積下,一步步達成退休資金準備目標。 Let's block ads! (Why?)
via 理財就業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s://ift.tt/2Lf53Zu | | If new feed item from http://ftr.fivefilters.org/makefulltextfeed.php?url=https%3A%2F%2Ftw.news.yahoo.com%2Frss%2Fmoney-career&max=3, then s | | |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