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就業的巨變

工商時報【于國欽】

愛因斯坦向大學生說:「如果你們想使一生的工作有益於人類,那麼,你們只懂得應用科學是不夠的,要多關心人的本身,在你們埋首於圖表和方程式時,千萬不要忘記這一點。」

■非典就業包括部分工時、臨時性工作及人力派遣這三類工作者,我國於2008年開始調查,10年之間由65萬人增至80.5萬人。而海外就業自2005年試編後,10年之間也由34萬人增至72.4萬人。

什麼情況算就業,其實很難定義,許多打零工,勉強果腹者,這能算就業嗎?沒錯,在調查裡這算就業,然而當這類打零工、派遣人力的非典型就業愈來愈多,中產家庭收入愈來愈少,這是好事嗎?當然不是。

非典就業增 社會趨對立

主計總處日前發布調查指出,我國這類非典就業於今年升逾80萬人,占就業人口的比率也升至7.1%,創歷年新高,這洽足以說明台灣近年薪資停滯的原因,因為非典就業的勞動條件差,當這類工作愈來愈多,工作貧窮的情況就會愈來愈嚴重,社會當然就容易對立,和諧便難以維持,近幾年台灣街頭抗爭此起彼落,與此有絕大關係。

過去官方對於非典就業的增加,總認為不足為憂,因為調查顯示他們當中逾8成不想換工作也不想增加額外工作,今年這個比率更升至八成五,這樣看來,這些兼差、打零工者是樂在其中囉,非也,因為當今年他們被詢及為何從事非典工作時,逾五分之一表示:「是因為找不到全時工作。」

政府總認為非典就業是勞動彈性化的實現,可以讓學生、家庭主婦多了工作的機會,並以為他們多半不是家計負責人,因此壓力不大。然而,隨著全時、正式工作逐年減少,如今愈來愈多非典工作者都是家計負責人,為維持生活,總要兼兩、三個差,便利商店工作結束,又得趕到速食店,並非他們滿足於非典工作,而是迫於正式工作稀少,並非他們喜歡自由,而是尋職難度愈來愈高。

當我們來看這份調查時,不能只朝樂觀的角度解釋,總以為兼差者樂在其中,總以為台灣全時工作還是多於非典工作,總以為勞動彈性化提升了勞參率,我們必須從關心人的角度來看數字,而不是從數字堆裡找樂觀的角度來自我陶醉。愛因斯坦有一次跟大學生談話時曾強調:「你們埋首於圖表和方程式時,千萬別忘了關心人的本身。」同樣的,當我們埋首於統計數據時,也該心存此一態度。

遺憾的是,上周發布非典就業破80萬的次日,行政院於立即召開記者會說明:「近9年全時正式工作者增加人數,為非典工作者5倍,非典就業增幅已漸緩和。」又說:「非典工作上升係因自由工作者已成國際趨勢,日、韓也是如此。」行政官員這些話說的都對,但他們談了半天的數字卻忘了關心人,逾80萬人代表的可能是二、三十萬個陷入困頓的家庭。

赴海外就業 10年來大增

台灣10年來經濟環境已出現大改變,不僅呈現在產業結構,也已呈現在就業結構上,別忘了除了80萬個非典就業者,我們還有72萬名海外就業者,合計已逾150萬人落在傳統就業之外,兩者10年來皆呈大幅成長。從表面看,一個在外,一個在內,似乎不同,然究其原因皆是全時、正式工作逐漸消失所致。

隨著全球化,機器人及網路科技的變革,此一就業消長的趨勢非僅不會趨緩,反而會升高,惟傳統工作消失,而新的工作機會卻未必在國內出現,思及此能無戰兢?行政院真要開記者會,該談的是這個才對吧。

Let's block ads! (Why?)



via 理財就業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klzAwJ
RSS Feed

If new feed item from http://ftr.fivefilters.org/makefulltextfeed.php?url=https%3A%2F%2Ftw.news.yahoo.com%2Frss%2Fmoney-career&max=3, then s

IFTTT

張貼留言

0 留言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