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萬個台灣準博士們:你該不該拿這個學位?

台灣普遍存在「高學歷、高失業」的窘境。

近十幾年來,台灣的平均學歷不斷攀升。其中,博士就讀人數增長驚人,97學年度僅3萬2891人,累計至107學年度已達34萬3495人,拿到博士學位的畢業生為4萬1206人。這群人原本就不易找到工作,未料科技部日前公佈一個作業要點修正案,更讓博士們哀嚎遍野。

8月9日,科技部修正通過「科技部補助延攬客座科技人才作業要點」,規定博士後研究人員總補助期間最長六年,並將計畫以聘用一名博士後研究員(簡稱博後)為原則。

修正理由為博後是研究生涯的一個過程,不是職業,因為國外博士後研究平均時間約三年,科技部希望台灣的博後能勇於承擔,進入業界或學研界。

科技部立益良好,但就業市場的結構性問題未解,讓流浪博士的處境更為嚴峻。

過去幾年來,博士大量飆增,造成供需嚴重失衡,博士過剩已是難解的社會議題,科技部的博士後研究員制度,多少讓流浪博士有個棲身之處,但這次倉促上路的修正案,卻讓正在當「博後」的博士們惶恐不已。

國科會每年編列16億左右的預算,但鑑於教授申請研究計畫眾多,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司會盡量增加預算,例如2016年就有18億多元,2017也有17億多元。

其實,從科技部的統計數字可看出,找不到工作的博士有多需要這個機會。每年科技部僅約通過2000多名國內外博士的計畫申請案。以2017年為例,共有2217名國內外博士拿到補助,其中有1761名為台灣籍博士。

該政策一出,立即受影響的就是補助超過6年的博後們,再來是超過4年的博後,最多只能再申請兩年。以2017年為例,補助超過6年的有251人,這些將是首批面臨沒有工作的人。

科技部強調,其中一成多的博後擔任時間已超過6年、甚至還有長達十年之久。補助超過6年的博後,會占據部分經費,稀釋培育新博士的經費,鼓勵大家能走入業界或學研界。

但是,博後們有話要說:不是我們不想走入業界或校園,而是找不到職缺。

一位旅外從事博後研究的國內頂尖大學博士(化名陳茂華)自身的經驗,正是台灣流浪博士的縮影。

今年34歲的陳茂華比同學速度更快、僅花5年時間,於2015年拿到博士學位,馬上就丟履歷找教職工作,但截至目前為止,台灣所有公私立大學,只要跟所學沾上邊的都收到他的履歷表,總計寄出200多份,但3年來僅有五次面試機會,最後還是石沈大海。

他一直懷疑是否自身條件差,才會被拒於門外,對此耿耿於懷。「我後來才知道,學校在公佈職缺招聘時,多數都有既定的幾位人選了,你要嘛有關係要嘛有後台,」陳茂華說,當他愈聽愈多時,心情盪到最谷底。

因為求職不順遂,他得找一份能溫飽的工作,博士後研究員幾乎是唯一的出路。通常得找到一位教授願意收留,然後再以老師名義寫一份研究計畫書,跟科技部申請預算,通過後,才有機會從事博士後研究。計畫是一年一聘,每個計畫從一年至三年不等。

陳茂華就在指導教授的幫忙下,申請到科技部的預算,2年半前終於擺脫博士生的廉價勞工宿命(月薪8000元),開始支領科技部稅前約70萬的年薪,連同1.5個月的年終獎金,平均月薪約5萬多元元(稅前)。

但,當他一年望過一年,投擲的履歷全無音訊時,老師建議他,你欠缺國外資歷,如能到海外進修,或許有機會進入校園。

陳茂華申請三次旅外補助後,才幸運取得海外研究的補助。不過,當他坐上飛機的那一刻,心情卻如同機窗外漆黑的夜空般。「我遇到最糟的合作單位,想要做實驗很困難,我什麼都不能做,就是坐在自己的位置看書…,」他開始懷疑出國研究的目的,難道就只是讓自己的履歷看起來更國際化而已嗎?

他雖然拿了科技部的補助,但國外的外食消費水平高,不僅停繳台灣的勞健保,還每天買菜煮飯,「即便到鄉公所投保健保只要700多元,對我來說還是很多耶。」

沒想到,才到國外半年,日前他獲悉科技部最新的修正案後,當場「哇」了一大聲。心想這下糟了,今年初跟科技部提的博士後計畫又沒有過關,眼看明年3月就要面臨失業,他開始陷入焦躁不安。

就如同科技部建議的,博後應該走入業界或學研界。學界此路不通,至少還有產業界。但陳茂華說,事情,不是你想的這樣。

其實,台灣企業對博士的需求很低,博士人才胃納量最大的是台積電,但每年所需仍非常有限。陳茂華說,碩士的CP值比博士高,業界更樂於聘僱碩士生,更何況會唸博士的人多數都是想教書,如果想進產業界,碩士畢業就去賺錢了,何苦花5、6年時間拿博士學位,少賺5、600萬元。

屢投屢敗,他對教職工作幾近絕望,有人建議不妨先當專案助理教授,陳茂華也興致勃勃想試試看,卻有學長鄭重告誡:千萬不要當專案老師。

何謂專案老師?就是以專案為主的職缺。菜鳥的專案老師不只要幫忙做行政雜務,還要開系上老師不想開的必修課程。由於業務繁雜,幾乎沒有時間從事研究工作。幾年後,系上多數會以「研究成果不夠突出」來資遣專案老師,鮮少人能幸運轉為專任老師。

陳茂華說,曾有老教授私下向他提及大專院校聘僱專案老師是很不人道的事情,但這種聲音似乎很難被外界聽到。

眼看沒有機會可以進入大學校園,他漸漸死了心,並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誡學弟妹:無意走學術路線的,絕對不要攻讀博士;有意想進學術界的,就算傾家蕩產也要到國外(美國英國為主)念書鍍金,台灣土博士真的很不值錢。

不管是今年34歲的陳茂華,或其他許多的40幾歲或50幾歲的博士後們,他們如此在意這份薪水,也凸顯了台灣高等人才就業市場的困境。

近11年來,共有34萬3495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拿到博士學位的畢業生僅4萬1206人,現在連4萬多名畢業生都自身難保,一旦在校的30幾萬博士生陸續畢業投入職場,肯定是更大的社會議題。

以後,還會有很多流浪的「陳茂華」們。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

Let's block ads! (Why?)



via 理財就業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s://ift.tt/2BKws5s
RSS Feed

If new feed item from http://ftr.fivefilters.org/makefulltextfeed.php?url=https%3A%2F%2Ftw.news.yahoo.com%2Frss%2Fmoney-career&max=3, then s

IFTTT

張貼留言

0 留言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