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臺灣社會已經溺陷「就業流沙河」!

臺灣蓬起的新新「爭搶就業潮」,是蔡英文「年金改革」的立即效應,但諷刺的卻是「時不我予」,正逢整個臺灣社會已全面溺陷在「就業流沙河」癟腳時刻!

新新「爭搶就業潮」暴起

蔡英文政府「年金改革」七月一日正式上路實施,臺灣社會立即掀起新一波前所鮮見的「爭搶就業潮」:一面是退休軍公教為了追補年金大減縮的「缺口」,爭搶競逐許多根本就是必須高資低就的「邊際性苦勞服務業」工作,幹起勉強茍全持家維生的「二手就業族」;另一面是原本衣食優居無虞的「靠爸靠媽族」,也因為內需市場凍縮及工商產業企業家精神大出走,就業機會凍餒大縮水,被激發成為「委屈就業族」。

可惜這一波「爭搶就業潮」的暴起,的確是時不逢辰,竟出現在臺灣社會就業雇用正步步瀕臨空前低落的「無就業陷阱」時刻。

當此「無就業陷阱」階段的臺灣,「失業率走高」早已經不再是經濟永續發展成長的重大病症,反而是新崛升的「就業失落」(Job Lost )、「就業機會空洞化」(Job Hollowing),或者是「就業流沙河危機」(Jobs Drift-sanding Crisis ),才真正是已超越了「失業恐慌症」,成為今天臺灣經濟處在世界經濟大格局中,最真實嚴重的沉痾癌症。

臺灣型的「就業流沙河危機」

過去廿年的臺灣經濟社會,深受李扁體制鎖國政策,以及日益義和團式激化的超額自我保護主義民粹所綁架,導致整體產業經濟成長,越來越趨頹退萎靡不振,所有產業部門的勞動力雇用數量成長率,不但早已經遠低於全國平均出生率水準,一直停滯在不到2%的低檔位置,甚且更已出現比率水準逐年遞減萎退狀況。

益發令人倍感驚詫錯愕的是,自從蔡英文坐天主政以來,臺灣社會產業部門經濟的勞動力雇用年成長率,竟然一夕間驟減,逆轉低宕到達僅及0.05%,根本已是趨近於零度成長的悲哀水準。

從這廿年間分別察看的總體經濟及產業部門經濟之就業雇用情境狀況,顯現出,臺灣經濟社會勞動市場,確切已然進入所謂就業成長率逐年墜低逼近於零,甚至於即將遽轉為持續負數成長的「就業流沙河危機」境地。

就業雇用逐年墜低到趨近於零度成長

自宏觀經濟所能概觀,臺灣「就業流沙河危機」正在加速近逼的懾人情境狀況:臺灣總人口在陳水扁第二任期之初的2005年是為22,770千人,到馬英九任期進入跛腳階段的2014年,已經增加為23,433千人,這十年之間綜合增加率是2.91%;但是,隨後的2014年到2018年五年之間,臺灣社會總計人口增至23,572千人,五年之間的綜合增加率僅及既往五分之一的0.59%;但若以相同時段區間的就業人口變化相較,比起總人口成長狀況,就更顯得益發對乏力微弱得許多。

臺灣社會的總就業人口數,2005年為10,058千人到2014年增為11,151千人,十年增加率10.8%,是同期人口增加率的將近四倍,而2014年到2018年增為11,411千人,五年間增加率亦僅及2.3%,也同樣是總人口數增加率的四倍不到。

然則,倘若從年度與年度之間的成長率變化看,則更可以發現最近這二十年間,其前十年間就業人數成長率,猶勉可維持在1.5%~2%的已然是低度成長的局面,但是,其後十年的情況,就根本難以維持在1%的起碼水準,尤其是2016年再度政黨輪政之後,或者更加確切地說,也正就是蔡英文坐天獨裁主政的這兩年間,國內就業情勢更形急轉直墜而下,在2017年猶還看到0.79%的就業人口成長率,然則,一腳邁入2018年以來最近半年時間,臺灣國內就業狀況之益發惡化狀況,極其明確,就業市場的成長率,竟已跌到了0.05%即將不到的令人驚駭水準。

就業機會銳減的八大產業部門

從2012年到2018年的8年期間的臺灣總人口成長與全面性就業人口變遷狀況,作一對比性演進比較,大體就可以明顯看得到,2017到2018這兩年蔡掌政期間,臺灣行業別勞動力就業情勢出現了幾乎已從高低起伏而整個完全趴平的窘況。

當然,從微觀經濟角度,更可以明顯看得到,最近這兩年間,臺灣經濟社會就業機會已然出現相當顯著性大銳減的行業別,居然有高達八個行職業類項之多:

第一個雇用成長率大銳減的正是,最能作為綠色鞏固選票表徵的「農林漁牧業」,第二是關鍵性基礎建設關聯的「用水供應及汙染整治業」,第三個銳減行業則是,唯在蔡英文掌政後最近一年來才明顯呈現勞動力雇用急墜直下格局的「營造業」,第四是,深受蔡政府堅決否定九二共識以致兩岸關係大僵凍之害的「住宿餐飲業」,第五是,高度知識密集且更是臺灣社會創新原動機的「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第六則是,自馬英九政權以來開始明顯減縮,蔡英文輪政後更急遽嚴厲緊縮而下的「公共行政及國防、強制性社會安全業」,即一般熟知的軍公教警消人員就業,第七是,在最近半年來就業雇用人數才急轉直下的「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第八個在最近三季,也就是蔡英文掌政一年半後才大幅縮減的「其他服務業」。

對外經濟核心主力部門雇用全面零成長

2017到2018這兩年蔡掌政期間,雇用就業機會全面性進入「零成長」困境的,主要見諸於與臺灣對外進出口直接關聯核心產業經濟部門的工商產業類項雇用:第一個雇用就業情勢完全趨於零成長的是「礦業及土石業」,第二個是「製造業」,第四是早在2015年起就已經趴平,現在更已陷入零成長的「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第五個是對外經濟貨物進出口及國內民生經濟商品行銷配置主力「運輸倉儲業」,第六個是工商企業經營發展的後勤支柱「支援服務業」,第七個是「教育服務業」,第八個是「藝術、娛樂休閒服務業」。

而在最近2017到2018這兩年期間,雇用就業人數猶然能夠稍見向上增長的,僅見於四個行業類項:第一是民生經濟直接關聯的「批發零售業」,第二則是在知識經濟全球化時代智慧化科技經濟中最具代表性產業的「資訊及通訊傳播業」,第三是象徵經濟最核心主力產業部門的「金融保險服務業」,第四個猶見雇用就業數量有所小幅度增長,亦同時是民生經濟生活素質直接關聯的「不動產業」。

「爭搶就業潮」的兩面向大挑戰

在這種舉國各行各業都沉淪於雇用就業正趨於歸零時刻,要談「爭搶就業潮」,的確令人感傷。

事實上,今天臺灣社會正瀕臨「就業流沙河危機」邊緣,受衝擊影響最直接最大的應該是新世代年輕人的「就業機會空洞化」大挑戰。

然則,因為七月一日正式上路實施「年金改革」,肇致以退休軍公教警消為主而掀動的新一波新新「爭搶就業潮」,巧不巧竟然就是要面對臺灣社會正全面性陷溺在「就業流沙河」的最癟腳時刻,使得這些退休軍公教警消人員,無一不大歎「時不我予」「社會亡我也」!

今天這些退休軍公教警消人員,所面對的是兩個面向大挑戰:一方面是自己本身必須面對的是埋藏在「就業流沙河」底的「中高齡勞動力再就業機會渺茫危機」難局;另一方面則是原本依附在其身邊家中的「靠爸靠媽族」新世代子女,因為「年金改革」引申而至的,必須脫爸脫媽而自立自主尋覓「自我維生的就業機會」,卻也就必須跟其他青年新世代一般樣地面對「就業機會空洞化」大挑戰洗禮。

習慣於「靠爸靠媽族」生活型態的新世代子女,要投入新新「爭搶就業潮」,立即遭遇人生大挫折,應該是勢所必然的,而這一年輕族群因挫折而形成反社會心態或轉化為反社會行動,成為社會毒瘤或另類病灶,恐怕也將是勢所必然的。

救青年的就不了業 也要救中高齡再續就業

當臺灣社會顯然已經一步更深似一步陷溺到「就業流沙河」,政府主政機關也在既往十年間,幾乎將絕大部分公共資源力量投注在「搶救青年就業」措施上,但一直都績效不彰,青年新世代還是不斷一波勝似一波地出逃外移,另覓投路。

臺灣青年新世代勞動力人口,目前僅約182萬人,但就業率的年年下滑劇減,已經讓特別重視青年人選票的執政黨,大為緊張敏感,以致耗費巨大,刻意搶救,不過,幾年下來績效不顯;這時才突然警覺,為數465萬人的中高齡問題更大。

如何有效化解「中高齡勞動力再續就業機會的空洞化與虛無化」的危機惡劣化趨勢之問題,又已成為當前蔡政府能否永續治國理政的關鍵課題。

相對於今天日本中高齡再續就業比率高達57%,而臺灣中高齡再續就業比例,卻僅有7.9%之超低水準狀況,當然成為國際間比較經濟發展態勢的大反差示例,最令政府勞政主管機關主事者,倍感超級重大壓力。

然則,整體而言,臺灣年輕新世代以及中高齡冀盼再續就業的「爭搶就業潮」難局,恐怕都必然還會在可預見未來,演成臺灣勞動市場經濟的莫大悲劇。

仇富反商不改+義和團式勞動保護主義不變的悲觀衝擊

臺灣青年新世代的矇無出路以及中高齡的再續就業機會空洞化與虛無化危機,乃至於整個臺灣經濟社會勞動力市場已然瀕臨全面性陷溺於「就業流沙河」困局,問題癥結幾乎都出於,蔡政府產業經濟政策偏邪以及勞動法規左傾僵直所致。

蔡英文政府的「仇富反商」意識形態完全置入國家產業經濟政策措施作法中,加上勞動基本法制的一味極化「絕對臺灣義和團式自我保護主義」勞動力權益,使工商產業部門在臺灣已完全喪失喘息維生的餘地空間,不得不力謀外移他遷,另覓更少行政框束、更大自由開放及獲利空之地,另求成長發展新機遇。

悽慘的唯有今天持續留在臺灣投資營運的雇主們,無論是外資機構或本資企業,其企業家精神與創新創意毅志力都消磨在雇用責任(甚至被強制擴大社會責任)與越來越發「超額化」的雇主成本,卻毫無雇主自主權與雇用管理自由彈性空間,在這種情境之下,豈還有持續加碼增添青年新世代的新生勞動力,乃至於會樂意雇用「信價比日益遞減」的中高齡者之理。

最令人悲觀的是,能夠真正留得住這些仍然死守臺灣營運管理基地的企業家精神已然越來越發不易;其實,更多既在工商企業廠商,已然私下表示,在蔡政府繼續掌政的高度可能性之下,普遍早有意欲擬將在臺灣的投資營運,全盤移出他遷到其他更有營商環境條件競爭力的蜜與奶之地落地再生根之謀劃。

勞動法規大鬆綁與自由市場大開放是唯一出路

倘若今天蔡英文政府除了反中去蔣及積極轉型不正義刀口向內階級族群鬥爭,還「真有心」想搶救臺灣青年新世代就業以及中高齡再續雇用機會,乃至於拯救整個臺灣經濟社會勞動力市場溺陷於「就業流沙河」困局危機,首要戰略性急務,就是髮夾彎「仇富反商」意識形態,以及根本打破「勞動力權益絕對至高無上」的極端僵直左傾「臺灣義和團式自我保護主義」基本勞動法制。

也就是說,要立即消除今天雇主不再雇用年輕新世代及中高齡的關鍵肇致因素:現行公司法制大力朝向自由市場開放機制方向鬆解,勞動法規則全面大幅度鬆綁,具體給予產企業經濟部門雇主的自主雇用權及事業經營管理自主自由彈性空間,有效消除或紓解就業雇用需求者的超額社會責任與超額社會成本負擔,才應該是未來蔡政府真正能夠留得住更多企業家精神與投資營運經理人,在臺灣社會有效擴張普遍性就業機會,增進臺灣青年新世代就業以及中高齡再續雇用機會,好讓臺灣勞動力市場從「就業流沙河」溺陷危機中脫困,再肇臺灣經濟復甦繁榮。(推薦閱讀:林建山專欄:就要新一波大移民輸血「臺灣第三春」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相關報導
林建山專欄:蔡英文斬斷了臺灣「福利國家」情根
林建山專欄:環評超級否決權碎斷經濟根留臺灣夢

Let's block ads! (Why?)



via 理財就業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s://ift.tt/2m9A9XQ
RSS Feed

If new feed item from http://ftr.fivefilters.org/makefulltextfeed.php?url=https%3A%2F%2Ftw.news.yahoo.com%2Frss%2Fmoney-career&max=3, then s

IFTTT

張貼留言

0 留言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