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先探投資週刊 提供)](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blogger_img_proxy/AEn0k_thWJiWbFgAljGJRMFsxegH819EeLI514SxSXg6RINF37IWUOK9Vf8R9JRsY71Z1Oe8C9jiuqIX=s0-d)
當中港科技股漲多回檔,大型金融股理應穩盤;然而,如果BAT注定要成為未來的競爭對手,低PE的金融股將變得難以評價。 【文/鄭志全】 十一月下旬,正當許多股民興高采烈慶祝恆指衝上三萬點的時候,港股突然遭遇了一股亂流,指數從最高三○一九九點快速向下修正,跌到十二月七日的二八一三四點才出現反彈。於此同時,上海與深圳股市也分別出現五.五%、八.一%的跌幅。港媒形容,最近的中港股市發生了「小股災」,這段跌勢也許只是多頭行情的小插曲。 中港指標股漲多修正 就技術面而言,恆指下跌二千點,相對於先前八二○○點的漲勢來說,也許只能算是多頭的正常回檔。然而,代表「中國新經濟」的指標股騰訊、舜宇、瑞聲、吉利等等,跌勢都相對較重,跌幅在十七~三二%不等。 關於此次小股災的發生原因,多數的說法是指標股漲太快。像是中國官媒《新華社》在十一月十七日刊登一篇文章,呼籲投資大眾「理性看待茅台的股價」,股王貴州茅台立即跌破七○○元,並且引發陸股修正。騰訊近期跌了十七%,主要原因也是先前漲速過快。 科技股漲多回檔,市場焦點通常會轉向金融。特別是今年以來多數科網股的漲勢是一波接著一波,同時間許多金融股卻是一動不如一靜,全場靜悄悄。因此,當大盤陷入震盪之際,低基期的大型金融股理應順勢穩盤。但實際的情況卻是多數金融股走勢與大盤同步修正,漲沒份,跌有份,只有匯豐控股、恆生銀行、中銀香港算是相對強勢。 傳統金融被定義非主流 在香港上市的內銀股,包括中行、交行、農行等等,以往都是高配息的代表,今年以來吸引力下降,漲幅明顯落後。照理說,金融業和所有新經濟公司、科技股一樣,都是支撐起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柱,但有獲利、高股息、低PE的金融股,往往被歸類在「舊經濟」,此時反倒變得難以評價。(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965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 或上http://ift.tt/KsqSEX ![(圖/先探投資週刊 提供)](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blogger_img_proxy/AEn0k_ukwmGWk_FW7E7y2BqjOCHHFSeCz7EaG6rdn4rpNKKFc1J-S1fqtFY0g3UZ90BXS-7TUu74pKCFyg=s0-d)
Let's block ads! (Why?)
via ETtoday 財經新聞 http://ift.tt/2BH9Txw | | If new feed item from http://ftr.fivefilters.org/makefulltextfeed.php?url=http%3A%2F%2Ffeeds.feedburner.com%2Fettoday%2Ffinance&max=3, then | | |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