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晏如台北報導】針對學者質疑玉山計畫中的「高教深耕計畫彈性薪資」方案,恐對學界發展幫助不大的批評,教育部次長姚立德31日在公聽會中提出修改方案:至少需投入經費8%用於彈性薪資調整,其中須留一定比例給副教授以下學者;曾在台積電、聯發科等國際性知名公司工作之學者,若回台任教,也包括在國際攬才對象。
玉山計畫內容包括「玉山學者」、「高教深耕計畫彈性薪資」、「教授學術研究加給提高10%」等3大方案,預計每年投入56億元,受益教師達1萬9000人。
台灣近年來人才流失嚴重,牛津經濟研究所「全球人才2021」報告揭露,我國在2021年將成為46個調查國家中,最缺人才的國家之一。2011年審計部發現各大學彈性支付的薪資,並非實際用以延攬海內外優秀人才,反而為現職教師變相加薪。
2016年監察院報告也指出,彈性薪資以延攬國際優秀人才為名,卻將經費補助於現職人員,對象多為現職教授,未衡平青年優秀與資深學者間之比例,且部分學校補助人數竟高達該校教師人數80%以上,或多為補助兼任行政工作獲獎者。教育部與科技部欲再推出玉山計畫攬才留才,引發學界反彈聲浪。
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表示,公立學校的學生資質高,有些教授只要在學生研究成果上掛個名,就可以累積很多學術發表成果,當然會引起年輕教授不服氣。全教會代表羅德水也認為,台灣高教教授薪資最高額在全世界已經名列前茅,若再幫玉山學者加薪,有擴大教授高低薪差距之虞。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對留才部分,教育部做了相當大的調整。玉山計畫中的高教深耕計畫約20億經費使用分為2部分:第1是教學與營造學校特色,第2部分則是用於研究。獲得這2部分補助的學校有20%可用於彈性薪資調整,僅獲得第1部分的則是5%。
過去教學卓越計畫和典範科大用於彈性薪資經費最高只有5.9%,教育部認為,這樣不足以鼓勵表現優良的老師,因此要求高教深耕計畫至少需投入該經費8%用於彈性薪資調整,如果不足8%,隔年的經費就會扣回來,藉此要求並鼓勵學校至少要有樓地板的門檻。此外,教育部也會要求各校提出彈性薪資補助辦法,而其中有一定比例需留給副教授以下的學者。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