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鏡週刊 問問身邊年輕人,買的第1張保單是什麼?十之八九會是儲蓄險,因為既可強迫儲蓄又有一點壽險保障。問題是,沒人可抵擋無常的旦夕禍福,當意外來臨,不對的保險有買等於沒買。那麼,究竟要如何架構保障,才能讓保險發揮高槓桿效益呢? 「我想先買6年期儲蓄險!」剛進職場的社會新鮮人陳小姐,想存錢、也覺得該買保險,幾經思考,她決定儲蓄險優先,「6年後能領回本金和利息,投保期間又有壽險保障,兼顧儲蓄與保障,這樣挺好的。」 儲蓄險優先 常犯錯誤將儲蓄險列為出社會後的第1張保單,是相當普遍的現象,「我接觸的新鮮人中,多半都想先看儲蓄商品,沒有思考到累積財富的開始,風險跟責任也同步增加。」台灣人壽中興通訊處主任何冠穎,強烈感受到年輕人對儲蓄險的偏好。 「但這樣的做法大有問題!」何冠穎指出,財富的累積就像是蓋大樓,不是直接往上蓋,而是要先往下打好地基,否則一旦發生變故,財富恐因收入中斷或是龐大的醫療費用支出而縮水、甚至崩塌,「以我為例,剛出社會時曾發生車禍,骨折、韌帶斷裂,住院長達16天,如果沒有保險的話,就算存錢,也不是幫自己存。」 因此,對於預算相當有限的新鮮人來說,若想要打好地基,他建議絕對不能忽略保障型保險商品,如壽險、意外險。 保險專欄作家李雪雯也指出,在所有投資理財工具裡,保險是最優先該做的,因為它能將風險成本控制在一定程度之下。偏偏時下許多年輕人都忽略風險,而是把財富倍增放在第1位,這是新鮮人買保險時會犯的第1個錯誤:先買保費貴、保額低的儲蓄險。 保險優先次序 理財專家李雪雯表示,新鮮人應依「預算」和「風險特性」選保單。若「預算」較少,終身壽險主約可選擇最低保額,一來符合附加其他醫療險規定,二來搭配定期壽險可補足保障缺口;若「風險特性」是家族有特定傷病或癌症病史,應將一次給付型重大疾病或癌症險的投保順位列為優先。而一般建議投保的順序為: - 低保額終身壽險(用以附加醫療險)或有更約權的定期壽險(滿期可更約)
- 意外險附加意外傷害醫療險
- 實支實付醫療險
- 一次給付型重大疾病或癌症險
- 定期殘扶險
買了就不管 成冤大頭至於新鮮人常犯的第2種錯誤則是,不清楚需要哪些保障,業務員說什麼就買什麼,而且買了之後便不再理會,藝人小優就是典型一例。 幾年前,小優上財經節目曾被專家指正,她年繳保費約6萬6千元的保單,其實只要花1萬6千元就可以買到相同保障。只是雖然成了保險的冤大頭,但小優並沒有因為專家的建議,而做出任何處置,至今仍在繳這筆昂貴的保費。 探究小優的保險組合,當初她在熟識業務員的建議下,買了意外險、醫療險、壽險,還有1張投資型保單,「我就放著繼續繳,基金部分好像是賠錢。」小優像是做錯事被發現般,話一講完就笑了。 她坦承自己懶得處理,加上繳費都是從銀行直接代扣款較無感,這件對財富累積相當不利的事情就這樣一拖再拖。 到底,新鮮人的第1張保單應該怎麼買呢?專家建議有4個準則可以依循: 準則1:保險跟投資要分開 李雪雯認為,保險要擺在投資之前,而市面上標榜兼具保障與投資功能的投資型保單,只有一種新鮮人適合投保,「1張保單都沒有,每月收入扣除支出只剩3、5千元,且對基金投資有一定概念或興趣。這類新鮮人因預算不夠,投資了基金就沒錢買保障,或買了保險就沒錢投資,因此適合買投資型保單。」她強調,假使每月收支結餘有1萬元,最好讓保險和投資一碼歸一碼。 準則2:錢少買高槓桿保單 新鮮人收入不高,多半保費預算也不高,「預算越少,越要挑槓桿效果高的保單!」李雪雯解釋,高槓桿效果指的是「保費繳得少,卻有高保障」,例如不還本、定期的險種;反之,保費繳得多,卻只有低保障,就屬低槓桿效果,像儲蓄險、終身醫療險等。 準則3:保費不逾收入1成 磐石保經行銷經理劉榕楨表示,新鮮人的預算和風險承受度雖然不盡相同,但是買保險都要量力而為,絕非買越多就越有保障,「假如買了很好的商品,卻因為繳不起而讓保單停效或失效,這筆投資終究還是歸零。」她建議,保費最好不超過年收入的10分之1。 準則4:不迷信終身型險種 很多保戶認為投保終身型險種,可享有一輩子的保障,因此願意花較高的保費買單,但對1年保費預算只有2、3萬元的年輕人而言,光是1張終身險就可能占掉大部分預算,「若預算不多,不建議第1張保單就規劃終身醫療險、終身手術險。一般來說,市面上最值得買的終身險種,是可以加掛其他附約的終身壽險。」劉榕楨指出。 除了「買對」,更重要的是「買夠」。根據保發中心統計,去年台灣商業壽險的投保率為240%,換句話說,台灣人平均每人手上有2.4張保單,不過,若比對壽險公會統計,會發現去年有效契約平均保額僅77萬餘元,顯示台灣人的「保障」明顯不足。 那麼,新鮮人該如何評估何謂「夠」的保障?專家認為可計算2個額度:一是萬一自己死亡,個人喪葬費及父母生活費;二是萬一自己重傷殘廢,除了個人和父母的生活費之外,可能還需加上個人看護費。 「新鮮人多半有公保或勞保,萬一發生死亡事故,社會保險的死亡給付可做為喪葬費用,至於留給父母的生活費,則可視家庭經濟狀況而定,若估算每月需2萬元,以照顧父母20年計,保額就是480萬元。」李雪雯表示,若是再考慮傷殘發生,估算個人看護費每月3萬元、以20年計,保額則需再增加720萬元才足夠。 先保基本額 定期調整以25歲男性、20年期、保額480萬元為例,由於終身壽險的保費較貴,年繳保費恐超過13萬元,因此建議搭配定期壽險及意外險,以終身壽險保額30萬元,搭配20年期定期壽險保額150萬元及300萬元意外險,年繳保費則可大大降至1萬7千多元,達到高保障、低保費的最佳狀態。 至於重傷殘廢的保障缺口720萬元,則可以定期殘扶險和意外險補足,目前市面上保證給付180個月、月領3萬元的定期殘扶險,25歲男性保費約3千5百多元。 劉榕楨補充談到,新鮮人投保內容應以最迫切需求為考量,當下若只保基本額度,隨著日後加薪、結婚、生子、買房等人生階段變化,應每隔2至3年檢視、調整保單組合。 長輩幫忙買的保險 未必適足 不少社會新鮮人,父母已幫忙規劃了保險,在何冠穎的經驗中,10個新鮮人約有6個是父母有幫忙買,但可能只有1個新鮮人清楚父母買了哪些保障,其餘只記得「簽過名」,說不出有哪些保障、保額有多少。 「我大學念保險金融系,父親也從事保險業務工作,早期爸爸幫我買了不少壽險和終身醫療險,像是住院日額就有5千元,但是DRGs制度(住院診斷關聯群)實施後,多數人都欠缺實支實付醫療險,我的情況也一樣。」何冠穎表示,實支實付醫療險是他進保險業後幫自己追加的第1張保單。也因此,即使父母已經幫忙買保單,每個人仍應清楚自己的保障缺口,幫自己做足準備。 更多鏡週刊報導 【聰明買保險】民眾最愛保單 聰明買對儲蓄險 【聰明買保險】繳600萬月領4萬 拆解躉繳投資型保單 【聰明買保險】安心養老 3重點挑長照險保單 【聰明買保險】出國旅遊買保險 掌握6重點不掃興
Let's block ads! (Why?)
via ETNEWS 財經新聞 http://ift.tt/2zEQTfd |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