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物聯網傳輸技術規格(包含NB-IoT及5G)制定者的華為,將成為中國物聯網發展的領導者,誰能打入華為供應鏈,就有希望跟著吃香喝辣。 文/高志銘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自去年十月發表窄頻蜂窩物聯網(NB-IoT)標準後,今年第一季起已開始有越來越多全球營運商宣布導入NB-IoT的商業化服務,除了中國廠以領頭羊之姿率眾大舉佈建外,中華電(2412)、台灣大(3045)、遠傳(4904)、亞太電(3682)及台灣之星等台灣五大電信業者也陸續表態跟進建置NB-IoT網路。 由於台灣2G服務已正式終止,對許多需要低費率、資料傳輸不大的機器對機器(M2M)應用產生衝擊(多數資料傳輸仍須仰賴整合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如公車等候時間顯示、中南部的魚塭及農場等),NB-IoT正好可彌補這塊資料傳輸的供給缺口。 在技術規格選擇方面,中華電、台灣大、台灣之星均重押NB-IoT,遠傳、亞太電則NB-IoT及LoRa同時布建。其中,台灣之星預計今年第三季開始提供商用服務,成為台灣首家NB-IoT物聯網服務。台灣之星去年與Nokia簽署「NB-IoT暨5G合作發展備忘錄(MOU)」後,即積極展開NB-IoT網路建設及實驗網計畫,針對智慧電網、智慧家庭、智慧城市及醫療保健等領域進行應用測試。 台灣電信業者 陸續跟進NB-IoT布建 龍頭中華電不僅攜手Nokia,進行NB-IoT行動物聯網系統效能及應用驗證測試,運用在智慧讀錶、智慧路燈、智慧停車等行動物聯網應用,也與Ericsson共同建置NB-IoT系統。此套為中華電所開發的端到端NB-IoT解決方案,包含無線系統、支援NB-IoT大規模物聯網無線接取網路(RAN)軟體、虛擬演進式封包核心(vEPC)、虛擬用戶資料庫及物聯網裝置及應用服務等Ericsson技術。中華電研究院目前已自主研發完成台灣第一套NB-IoT整合型閘道器。 台灣大最快於今年底前完成全島NB-IoT網路的布建,未來可提供包括空氣汙染氣體和空氣品質的監測、水質感測、智慧水錶、停車場車位狀態偵測、寵物追蹤,以及病患離開醫院後的身體狀況追蹤等。 押寶兩邊的遠傳,以NB-IoT為主,LoRa則視企業要求在特定廠區布建,預計第三季會陸續布建NB-IoT,最快明年第二季就可商用,規畫應用於太陽能能源管理服務、智慧機電管理系統、智慧大樓、智慧停車場等。 亞太電信去年八月成立基於LoRa技術的亞太電信物聯網聯盟,目前已在台灣六都建置超過五百個LoRa網路熱點,未來將依照實際需求持續建構LoRa網路熱點。公司也預計下半年正式推出NB-IoT傳輸應用,藉由台灣市場練兵,再攜手夥伴進軍全球市場,力推2020年與合作夥伴打造上億個物聯網裝置。 晶片價格降至甜蜜點 市場滲透率將快速提升 就NB-IoT全球布建的進度來觀察,目前在歐洲、韓國及中國發展較為順利,北美則是獨鍾eMTC。未來除了提升應用的市場接受度之外,NB-IoT支持者也需要持續強化產業鏈的完整性與支援,晶片模組價格降低更是首要的工作,目前一個NB-IoT模組價格約五~六美元以上,市場預期若想快速刺激市場需求,就要先把模組價格降到二美元以下的價格甜蜜點。另外,包括晶片商、模組商、閘道器廠商、系統應用商、軟體開發商等的產業鏈,若能吸引更多廠商投入,則有助於營造健康的產業環境,壯大NB-IoT生態圈。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全球電信營運商全面展開NB-IoT的布建,未來雖將衍生出NB-IoT小型基地台(Small Cell)的需求,但因NB-IoT屬於較新的技術,短期內不會有NB-IoT Small Cell的通訊晶片大量出現在市面上,預期將成台灣網通廠卡位NB-IoT Small Cell商機的絆腳石。 由於華為是NB-IoT的規格制定者,在軟硬體開發上將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有望在此商機大餅搶得先機。華為去年底更在3GPP會議打敗高通,讓力推的5G 短碼頻道編碼方案極化碼(Polar Code)成為規格標準,打破歐美廠在2、3、4G世代壟斷的局面。而身為物聯網傳輸技術規格(包含NB-IoT及5G)制定者的華為,勢必將成為中國物聯網發展的領導者,誰能打入華為供應鏈,就有望跟著吃香喝辣。 打入華為供應鏈 身價有望翻兩番 為了增加NB-IoT應用場景,華為去年就發布IoT解決方案合作夥伴計劃政策,基於華為的「1+2+1」物聯網構架,介紹九大典型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包含智慧路燈、智慧停車、智慧水務、智慧電錶、智慧氣錶、智慧物流、車聯網、智慧家庭、智慧大樓等,其中就有六個涉及NB-IoT,目前唯一的台灣合作夥伴,就是參與智慧電錶解決方案的大同(2371)。 今年七月晶片廠u-Blox宣布與華為、NOS、EDP Distribuicao及JANZ CE等廠商,首次在葡萄牙部署NB-IoT智慧電錶,為全球第一個運用現有商業網絡及NB-IoT技術的智能電錶試驗計劃,由NOS根據華為的技術進行安裝,預計今年底完成NB-IoT智慧電錶的部署。 基地台需求先行 small cell緊接在後 在未來5G基礎設施的佈建上,昇達科(3491)勢必仍是華為重要的供應鏈之一(華為是其第二大客戶,營收占比達20%以上),主要產品有含微波、毫米波被動元件、射頻天線組件、無線電通訊,在全球微波元件市占率約為8%~10%。雖說中國競爭對手具有成本優勢,但因技術落後於昇達科,對華為來說,仍具有必要性,近期已與華為開始合作5G研發專案。 隨著行動網路速度及傳輸量愈來愈大,透過微波回傳網路已經不夠,進入4.5G後毫米波的應用已逐步增溫,預期到了5G時代,毫米波將躍居主流。昇達科毫米波產品已開始出貨,上半年營收占比約8%,由毛利率超過六成,遠高於平均的40%,未來隨毫米波產品比重提高,不僅有助優化產品組合,更可提升整體獲利表現。 同樣生產基地台所需的功率放大器(PA)、遠端射頻模組(RRH)及小型基地台的台揚(2314),未來也有望藉由鴻海(2317)與華為的潛在合作機會(代工電信設備),打入華為供應鏈。因5G基地台採用陣列天線,相對應的small cell數量將較4G時代大幅增加,潛在商機十分可觀。公司也有佈局物聯網相關產品,主要為無線射頻識別(RFID)模組,頻段可傳輸十公尺以上,可用於庫存盤點、鎖定位置等功能,未來有望導入醫療、大型活動,在5G建置完成後大數據產品將會帶來公司新的營收動能。 華為small cell產品線總裁彭紅華今年曾表示,在未來5G的時代,為了讓客戶體驗更好的網路服務,small cell的發展將是未來的趨勢,相較於戶外,室內行動網路的使用占比約80%,5G傳輸頻譜提高,大型基地台將有網路覆蓋率限縮及穿透性不足的問題,透過small cell的建置將可以解決,並透露出與台廠合作的意願。 華為早在三~四年前就成立small cell產品線部門,產品涵蓋室內及室外,大功率及小功率小型small cell。台廠中已有相關產品開始出貨的有中磊(5388)、正文(4906)、合勤控(3704)、智易(3596)及明泰(3380)等。其中,正文過去就是華為的合作夥伴,使用海思Balong 750 LTE晶片組開發相關軟硬體,成功通過華為測試並順利出貨,也參與華為LTE Cat 6 及Cat9/Cat12 CPE室內及室外機種的研發設計與生產。 合勤控則曾透過子公司盟創科技(MitraStar)承接華為4G產品的代工訂單,可提供代工的產品包含Small Cell、超高速數位用戶迴路(VDSL)、被動式光纖網路(PON)、及綜合業務接入網(MSAN)等。預期正文及合勤控可望藉由過去與華為的合作關係,率先取得5G時代small cell的商機門票。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885期http://ift.tt/1XmcBxd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 Let's block ads! (Why?)
via ETNEWS 財經新聞 http://ift.tt/2uwJD1U |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