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全指出「過度的封閉與保護,只會讓我們喪失競爭力」,其實完全正確,但應更適用於產業而非人才。因為唯有當產業真想力圖競爭時,引進外國專業人才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有關人才問題,台灣正面對一個弔詭狀態:我們遭逢人才外流的困境,看來有些束手無策;另一方面,卻又亟思引進外國人才以協助產業與經濟發展。若我們憂心人才外流卻無法有效遏止,又何以能透過有效的政策來吸引人才流入?
《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在立法院審議引發爭議。為政策辯護的行政院長林全表示:「制度鬆綁改革一定有陣痛期,但過度的封閉與保護,只會讓我們喪失競爭力……透過對延攬外國優秀人才的鬆綁及改革措施,提供給國內青年一個更國際化的工作環境,以及更有競爭力的產業發展模式,進而開創更多的商機與就業機會。」這段話隱含了兩個認知,一是產業發展需要外國人才,二是外國人才與國內青年是互補而非競爭的,這兩個認知是否正確,不僅攸關此法案的必要性,也攸關國家的人才政策。
首先,產業發展需要外國人才可能是事實,端賴我們期待產業如何發展。若我們還是期待固守過去的代工生產模式,則製程改善、提升生產效率最為重要,這類人才台灣培育最多,因此防止人才外流最為重要。
若我們期待產業發展能朝微笑曲線兩端的(破壞性)創新研發或品牌行銷邁進,則國內人才的確有可能不足。關鍵的問題在於,產業或企業真的已準備好要改變體質、轉型升級了嗎?
果若如此,市場自會形成對外國專業人才的需求,不需政府越俎代庖,相關法規只要能發揮輔助作用即可。如果產業、企業普遍沒有轉型升級的企圖,那麼研訂再多政策法規也只會徒勞無功,過去政策殷鑑不遠。當產業界普遍認為聘用博士沒必要、不好用、太貴時,實也就注定了政府想要引進真正高階外國專業人才的期待只能落空了。
其次,外國人才與國內青年究竟是互補還是競爭,薪資門檻實是重要關鍵。過去我們以低薪引進外勞,期待成為「補充性勞力」,但是當外勞總數已突破六十萬時,實在很難想像還屬於補充性勞力,甚至恐怕還是抑低本勞薪資的重要原因。一旦引進外國「專業人才」的薪資門檻調低,其與國內青年就業的競爭性只會愈高。真想發揮互補效果以提升國內青年的勞動條件,唯有以高薪聘得真正的外國專業人才方能成事。
林揆所謂「過度的封閉與保護,只會讓我們喪失競爭力」其實完全正確,但應更適用於產業而非人才。因為唯有當產業真想力圖競爭時,引進外國專業人才才能水到渠成。
*作者為台經院副院長。原刊於1581期《新新聞》,授權轉載。原標題為:「如何引進外國專業人才」。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外國專業人才延攬」草案挨批引進「低薪白領」林全:封閉只會喪失競爭力
● 「攬人才還是奴才?」 國發會外籍白領僱用法引議
" data-reactid="31">
相關報導
● 「外國專業人才延攬」草案挨批引進「低薪白領」林全:封閉只會喪失競爭力
● 「攬人才還是奴才?」 國發會外籍白領僱用法引議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