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器人可負重200 公斤器械,將來還會打招呼。(左為彰基院長郭守仁,右為慧誠智醫總經理余金樹)。(圖/商業周刊提供/攝影程思迪) 文/賴寧寧 藍綠方形頭部,白色身軀,兩顆眼睛不時眨啊眨,開刀房手術一結束,護士按個通知鈕,ORber(中文暱稱「歐巴」)自動從中央器械室移動到開刀房門口,精準的把使用完畢、總重150公斤的手術器械車,送回器械室消毒。 同時間,另一台歐巴也把下一台手術需要的器械車送抵開刀房。 這是全台第一個從軟體到硬體,全部是MIT的醫療機器人。它由彰化基督教醫院、佳世達旗下明基智能、慧誠智醫合作開發完成,在彰基旗下的智慧醫院——員林基督教醫院,及佳世達旗下的南京明基醫院、蘇州明基醫院均會採用,首波在員基先上線,共2台開始上班。 歐巴設計的目的是為解決醫院開刀房「痛點」。第一,1台器械推車重達100多公斤,過去都由外包的阿桑負責運送,人力搬運過程中,易有職業傷害。第二,每個開刀病人病情都不同,搬運過程中容易感染。第三,過去手術結束時,是由護理人員呼叫阿桑來推器械車,阿桑推出去後再準備下一台,需要多次溝通,耗費時間。 「用餐飲業術語來說,就是提高『翻桌率』,」慧誠智醫總經理余金樹說,以歐巴來說,可提高3成翻桌率(即開刀次數可多3成),縮短開刀病人的等待時間,更節省5成開刀房的人力。 3年前,郭守仁跟余金樹到美國芝加哥醫院Rush Hospital參訪,看到都是在搬運開刀房器械的機器人,自動化場景讓他們嚇一大跳,但歐美行之有年的搬運機器人,為什麼遲遲沒有辦法引進台灣? 「台灣沒有一家醫院,有為機器人預留空間的,」余金樹說,歐美智慧醫院發展較早,不少醫院早在興建規畫時,就將機器人的移動空間考慮進去,包括軌道、機器人專用電梯等,機器人只要安裝好,立刻上線;亞洲除了日本、新加坡外,其他各國醫院都將醫院空間留給醫療使用,並未規畫機器人使用的軌道,因此,無法適應無軌道且狹窄空間的搬運機器人,來台就英雄無用武之地。 在台灣,「它必須是無軌式,」陳其宏說,「就要像無人車一樣,」余金樹形容,需要類似無人車的技術,要用雷射,超音波來避開人、牆壁等障礙,先掃描醫院建物的3D圖,存入機器人軟體裡,再透過雷射、超音波功能,讓它避開突發障礙。 余金樹說,像原本以為機器人有雷射就能避開障礙,卻發現醫院硬體有很多材質,雷射無法反射,例如玻璃,雷射會穿透玻璃,讓機器人接收不到訊息,無法避開障礙,這些都是現場調整雷射角度與參數,才改善完成,這就是物聯網時代的核心能力,即「現場調教」,讓機器人符合現場需要。 甚至,採用高鐵多車調度模式,因醫院通道只有一個,為方便機器人會車,仿高鐵模式,讓機器人學會在空間較大的地方會車。 「這台機器人是光、機電、軟體的整合,」陳其宏說,像光領域的超音波、雷射,機電包括馬達、電池、動力輪子,軟體包括物聯網、3D等,它其實就是1台電腦,眼睛是鏡頭,身體有工業電腦,裡面有軟體,來客製化客戶的需求。 第一批歐巴每台造價450萬元,但未來成本將越來越低,又可彌補醫院長期人力不足,市場潛力大。 【更多報導 】 吳念真一張照片幫全聯做了3份工!呂秋遠:為了省錢,全聯開啟了一扇「地獄之門」 蔡英文對未來的想像竟是:竹科工程師可早點下班...把小確幸當政策,只會引來大不幸 早餐店、燙青菜、自助餐...一天花400元吃飯還被嫌奢侈,究竟要低薪年輕人多「省」? 房價像「1300元宏達電」正要開始崩,你敢買?台灣人再不生,房價只剩下跌一途 別再輕忽便秘!她23歲,腸子裡卻塞滿20幾顆瘜肉...營養師8招恢復腸道蠕動力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Let's block ads! (Why?)
via ETtoday 財經新聞 http://ift.tt/2qqqPyt |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