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國協(Commonwealth of Nations)貿易部長會議10日在倫敦落幕。會議聲明指出,英國脫歐提供了大英國協成員國擴大貿易合作的機會。但英國相關官員對前殖民地的興趣、以及打造新自由貿易區的計畫,被抱持懷疑的官員冠上「帝國2.0」(Empire 2.0)的稱號。
在12年來首次大英國協貿易代表會議中,超過35個國家的貿易部長同意加強大英國協間的貿易連結,追求更具標準化的規章。聲明指出,代表們認同英國脫歐提供大英國協成員國進行更廣泛的貿易投資合作的機會,也強調建立一個造福大英國協24億人民的全球性經濟體的重要性。
大英國協秘書長史考蘭(Patricia Scotland)在2天的會議尾聲表示,在貿易層面上,大英國協「家庭」(family)從未比今日來得更加必要。她表示,「我們有著共同的法律、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機制與國會架構,這給了我們實質上的優勢。我們做為大英國協,絕對會使用並發展這份優勢。」
退歐盟單一市場、打造非洲自貿區?
據《泰晤士報》(The Times)6日報導,英國跨國貿易大臣福克斯(Liam Fox)期望加強與大英國協成員國的聯繫,政府並有與非洲成員國打造一個自由貿易區的計畫。英國大英國協官員看似對於這個功能從不明確的跨國組織未來的經濟協作頗有冀望。
確實,雖然文化並不相同,但英文是許多大英國協成員國的共通語言,法制也多奠基於英國普通法(common law)上。但許多人對於英國在轉身離開歐盟後,可順利重抱帝國舊日榮光的美夢存疑。《衛報》(The Guardian)報導,許多英國官員私下對於這些距離遙遠、市場成熟度不高的國家彌補歐洲市場缺失的程度並不樂觀。
大英國協於1949年成立,確立了各成員國「自由且平等」的地位。52個成員國大多為前大英帝國殖民地,包括印度、加拿大、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等。共涵蓋全球20%陸地、與全球將近1/3的人口。2017年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估計達10.4兆美元(約新台幣324.8兆元)。
大英國協成員國。(取自The Commonwealth)
希望推動大英國協貿易協定
大英國協企業及投資委員會主席馬蘭德(Jonathan Marland)期望,未來12個月間大英國協能發展商務規章,可能成為一份貿易協約。他表示,這對中小型企業幫助尤大,可降低它們進入新市場的不確定性。
馬蘭德解釋,英國貿易關係再度開放,與已有多年連結的國家進行貿易是更簡易也更適合的。但他也指出,政府應該謹慎以對,不應預設所有國家都會自然地歡迎這個規劃,尤其是許多國家都在英國加入歐盟單一市場後失去原先與英國的貿易聯繫。
著有《不光榮的帝國:英國對印度做了什麼》(暫譯, Inglorious Empire: What the British Did to India)的印度國會議員塔魯爾(Shashi Tharoor)抨擊所謂的帝國2.0沒有成功的可能,並描述英國在印的統治是「200年的掠奪和剝削」。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也已表明雙邊貿易關係的改善,有賴於英國放寬印度移民的管控。
帝國推動全球化及人口流動
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殖民/全球史講師尼爾(Stan Neal)指出,英國脫歐被視為抵制全球化的選擇,而大英帝國自身正是推動經濟全球化與人力流動的一大力量。
但除了這其中的諷刺意涵、與過於正向的帝國史解讀外,英國將目光轉向大英國協貿易潛力的規劃還有其他挑戰。首先是歐盟市場與大英國協市場的落差幅度。2015年,英國出口到歐盟的比例佔出口市場的44%,出口大英國協的比例則不到10%。
其次,英國脫歐對許多大英國協成員國來說也是衝擊,英國不再能扮演她們進入歐盟市場的一大渠道。有32個大英國協成員國與歐盟建有自由貿易關係,在幾乎所有商品上享有免關稅及配額的貿易權。英國脫歐後,除非簽訂新的自由貿易協定,成員國需擔負更高成本以進入英國市場。
英國首相梅伊9日於歐盟峰會中與荷蘭、丹麥、立陶宛領袖對話。(美聯社)
《衛報》10日報導,若脫歐法案13日在下議院表決順利通過,英國可能早至14日便向歐盟啟動脫歐。對此,歐盟方面表示已經做好準備。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10日表示,歐盟無疑可在48小時內做出回應。歐盟扣除英國的27個成員國預計將在4月或5月舉行特別峰會。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