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休勞工最擔心遭變相減薪 學者:降工時後還要增薪資

針對一例一休政策上路,草根文教基金會今(24)日公布民調,指出有五成民眾表示所從事的行業受到一例一休影響,但有42.7%民眾表示,一例一休上路後無助於提升勞工工作條件與保障,28.3%民眾表示有助提升其工作條件與保障。政大法律系教授林佳和說,台灣應該脫離用「長工時」來換取「高薪資」的困境,一例一休已經達成「降低工時」的部分目標,接下來要努力的是提高薪資。

民調結果顯示,一例一休上路後,63.7%民眾擔心業者為降低人事成本,要求員工「依法休假」或「增加工時」,導致「變相減薪」,14.1%民眾則不擔心上述狀況;此外,68.1%民眾表示該法規造成工時僵化、缺乏彈性,讓勞雇關係陷入緊張,另外有39.4%民眾,認為企業雖漲價,但勞工不會因此獲得加班費或實質休假等回饋。

另外在實質影響部分,其中有五成民眾表示所從事的行業已受到一例一休影響,有42.7%民眾表示一例一休上路後無助於提升勞工工作條件與保障,28.3%民眾表示有助提升其工作條件與保障。

林佳和則直言,台灣人工資低是事實,但台灣人必須學到,低工資問題不能用長工時來解決,不能用過勞工作來交換高工資,也不能用工時降低,來抱怨工資為什麼也跟著降低,林佳和強調,工時跟工資必須齊頭並進,不管是在政策上、企業的實踐和勞工的立場跟爭取上,台灣社會必須走向工資增加但工時減少,一例一休現在達成工時減少得部分目的,但工資問題仍然是台灣勞動者的夢魘,下一步必須減少工時外也要增加工資。

前台北市勞動局長、現為律師陳業鑫表示,從調查結果來看,有過半民眾感覺物價上漲、工作型態改變,新制對於自己的勞動條件也沒正面的幫助,但新制才剛上路,民眾多是心理層面感受比較多,也許三個月後或半年後再調查一次,更能看到實質的影響。

陳業鑫也說,政府與其將勞動相關法規定得越來越嚴格,應想辦法提高勞方的議價能力,透過教育、產業和租稅等手段,以及降低勞工負荷的房貸和稅價,他認為最後還是要回歸到勞資雙方協商,但是要盡可能讓雙方處於對等的狀態。

104人資學院副總經理暨企業大師營運長花梓馨則表示,新制上路至今,影響最大的三大對象為:排班及加班需求高的服務業與製造業、以及人資系統e化程度較低的中小企業。

銘傳大學財經法律系教授劉士豪表示,因現行產業類型不同,勞工工作服務型態亦不同,一例一休上路強硬要求所有行業都比照辦理,不但造成企業經營衝擊,導致人力安排困難及成本增高,亦會導致物價上漲,增加成本也不一定對員工有利。應此呼籲政策應兼顧彈性與經濟發展,政府應持開放態度與企業溝通。

此調查在1月13日至15日間,針對全台20歲以上台灣民眾發放問卷,一共收回1102份樣本,在信心水準95%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95個百分點。

Let's block ads! (Why?)



via 理財就業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http://ift.tt/2j8CFdd
Feed

If new feed item from http://ftr.fivefilters.org/makefulltextfeed.php?url=https%3A%2F%2Ftw.news.yahoo.com%2Frss%2Fmoney-career&max=3, then s

IFTTT

張貼留言

0 留言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