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電信業者呼籲鬆綁法規以利發展數位國家。資料照片問題多多 【林韋伶╱台北報導】台灣通訊學會在昨(27)日舉辦「2017通訊傳播前瞻與挑戰研討會」,台灣5大電信業者皆派代表參加,電信業者分析現階段面臨5大挑戰包括:用戶飽和、電信營收停滯、剪刀效應、網路巨擘競食市場,以及顧客所有權的競爭,異口同聲認為應鬆綁黨政軍條款,以利發展數位國家與創新經濟,否則台灣電信業恐成「艱苦產業」。
中華電信(2412)執行副總林國豐指出,回顧過去幾年國內電信營收表現,由2012年的新台幣3881億元一路走降,今年預估營收額僅3665億元;台灣大(3045)總經理鄭俊卿也認為,就算未來5G應用推出,台灣電信業營收大餅恐怕也無法再擴大,鄭俊卿說:「台灣電信業恐怕變成『艱苦產業』,希望主管機關放寬黨政軍等限制法規,以發展數位國家與創新經濟。」
投資收益不成比例 鄭俊卿進一步分析電信業面臨5大挑戰,首先,由於電信業為高度成熟的產業,且台灣陷入總人口停滯期,用戶量飽和,其次,在語音營收驟降的情況下,總營收停滯不前。 剪刀效應的部分,鄭俊卿指出,截至今年11月止,台灣2353萬人口中,行動上網用戶達2130萬,且據ITU(國際電信聯盟)2013年公布之報告顯示,預估至2020年全球行動通信之寬頻需求為1340~1960MHz,持續增加的行動數據使用量,需更多頻譜及網路建設,須耗費鉅額成本,投資與收益不成比例的剪刀效應,成亟需克服的難題。
鼓勵創新異業購併 網路巨擘Google的氣球計劃具提供全球免費Wi-Fi的野心,facebook也在新興市場提供免費或部分限制的網路服務,成為電信業勁敵;再加上,美國蘋果推出Apple eSIM,未來消費者可能拿回自由選擇服務供應商的權利。 鄭俊卿指出應鼓勵更多異業購併,以利發展物聯網。遠傳(4904)總經理李彬也說:「台灣應該降低管制、鼓勵創新,主管機關應該思考數位簽章應用是否能擴大應用,從金融業擴大到電信業,並且導入法規沙盒制度以提升創新。」 台灣之星總經理賴弦五認為,台灣頻譜釋放、標售與實際應用已出現落差,頻譜發放權利為15年,但科技轉換的速度並非以15年為期,頻譜發放應考慮用戶情況,修改法令。 亞太電(3682)總經理陳永正引用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說法「互聯網不能管,因為業者會自己找到方式bypass(變通、繞道)」,既然潮流不能阻擋,那就加入它,政府應該思考如何建造更健全的環境,讓大家都能參與。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Let's block ads! (Why?)
via <<蘋果日報>>財經總覽 http://ift.tt/2iejRMW | | If new feed item from http://ftr.fivefilters.org/makefulltextfeed.php?url=http%3A%2F%2Fwww.appledaily.com.tw%2Frss%2Fnewcreate%2Fkind%2Fsec% | | |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