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製墨大師的臺北夢
臺北後站商圈,是服飾、配件批發客的貨倉,也是五金塑膠化工材料的百貨天堂。在還能看到火車穿越臺北市區的年代,這裡曾經有一座日本時代建造、正對著太原路的車站「裏臺北驛」,也就是後來的「臺北後站」。在臺灣經濟起飛、都市工業化的年代,大批農村人口前往臺北尋求發展機會,也因此當時在臺北後站周邊的鄭州路、太原路、華陰街、長安西路一帶,都能看到滿街的求職介紹所。這裡是農村孩子追逐「臺北夢」的第一站,也是臺北做為一座移民城市的見證,但在臺北不斷蛻變發展過程中,逐漸被遺忘。今天我們就來聽聽一個15歲的嘉義少年追尋「臺北夢」,最終成為國寶製墨大師的臺北故事。
要賺錢,就要去臺北
現年七十多歲的國寶製墨大師陳嘉德,回憶1950年代農村社會對於臺北都會的印象,是一座充滿發展機會的城市。
「老一輩的有一句話說,要賺錢呢就要去臺北!我們的年代呀,只有臺北出名而已......我父母有說,應該要上北部來學功夫(手藝),以後生活比較有保障,因為種田不好賺,也辛苦,我們以前那個年代,父母都會鼓勵孩子去學功夫。」
就這樣,在父母的鼓勵下,那年才15歲的農村孩子陳嘉德,天才剛亮,就帶著150元和簡單行李,搭上清晨的火車,一個人從故鄉嘉義出發,憑著「憨膽」來到這座陌生的城市,臺北。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