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盛銀擬出售 台灣零售業務

澳盛銀行有意出售零售業務,市場傳星展銀及1家國內銀行評估接手。資料照片

業界矚目
【王立德╱台北報導】時機歹歹,金融機構出於強化財務、降低反洗錢成本,或是集團策略考量等目的,近年不斷有出售旗下業務並進行各項業務整合的情況發生。據透露,澳盛銀行正打算出售台灣的零售(Retail)業務,而星展銀行及1家消金業務規模較小的國銀有意評估接手。


外商銀行主管分析,外銀在全球布局有其策略考量,澳盛銀行有意出售台灣零售業務,而星展銀在台灣業務規模較小,若接手澳盛銀的零售業務,有助於深化耕耘台灣,及擴大業務的經濟效應。

反洗錢要求愈來愈高

對此消息,澳盛銀行回應,目前正針對個別亞洲市場的個金、私人銀行業務進行策略性評估,策略評估仍在進行中,結果尚未可知,而評估結果亦可能因不同市場而異, 惟客戶的利益乃集團進行任何決策時最主要的考量因素。星展銀代理發言人蘇怡文則回應「不予評論」。
熟知內情的國銀高層指出,911恐怖攻擊後,全球金融機構在美國主導「杜絕金援恐怖份子」趨勢下,對於反制洗錢,反金援恐攻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導致部分銀行受不了節節高升的成本,倘若零售業務又不是很賺錢,自然會思考將Retail業務出售,專攻較為單純的批發(Wholesale)業務。
銀行的零售業務,客戶是一般自然人,範圍包括財富管理、信用卡、房貸、信貸,甚至私人銀行等等;批發業務主要是針對法人,範圍包括聯貸案、資金保管等。
國銀高層指出,Retail業務因客戶為數眾多,在KYC(了解你的客戶)必須愈做愈精細的趨勢下,成本節節升高,銀行自然會思考是否要將此業務切割,加上最近兆豐銀行因為沒有落實KYC,被紐約金融服務署(NYDFS)重罰1.8億美元,更推了一把,加深特定銀行淡出Retail業務的意願。
澳盛銀今年不斷精簡在台業務,3月時先將中小企業債權,以12億元出售給中國信託銀行,現在又傳出要出售零售業務,若最後成功出售,在台業務將只剩下企業金融為主體的各項業務,屆時是否要從「子行退回成分行」,受到金融圈矚目。


安聯保單出售給台壽

外商銀行在2006年後開始大舉進入台灣市場,首先是渣打銀、花旗銀先後合併新竹商銀、華僑銀行,之後荷蘭銀行、滙豐銀行、星展銀行3家外商銀行,分別透過買下金融重建基金(RTC)標售的台東企銀、中華商銀、寶華銀行,也大舉擴大在台營運規模,並在金管會引導下成立子行,當中比較特別的是,荷蘭銀行2008年轉手給蘇格蘭皇家銀行,蘇格蘭銀行在2010年又轉手給現在的澳盛銀。
金融主管指出,景氣不好,兩岸紅利又消失,外商金融機構雖然不見得會退出台灣市場,但也積極思考如何「過冬」,除了澳盛銀有意出售零售業務外,安聯人壽今年稍早也打包手中的高利率保單,整包出售給台灣人壽,藉以減輕負荷,強化財務體質,此案目前正由金管會審理中。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Let's block ads! (Why?)



via <<蘋果日報>>財經總覽 http://ift.tt/2e8Zb8g

IFTTT

Put the internet to work for you.

Turn off or edit this Recipe

張貼留言

0 留言

搜尋此網誌